智能交易软件服务平台

文汇阁为投资者提供了软件产品
智能交易系统、智能分析系统、自动跟单系统、智能对冲系统、行情转换系统、交易信号专家等,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

我们懂你想要的

2008年来首次!中美1年期国债利差倒挂 人民币汇率会破“7”吗?

任何疑问请联系我们客服,可拨打7*24小时服务热线:400-660-1612

在线客服
2018-11-16
中美1年期国债利差2008年来首次出现了倒挂!从经济学角度上看,中美利率倒挂会增加人民币贬值的压力,那么,人民币汇率会破“7”吗?

最新的数据显示,中国1年期国债收益率为2.525%,美国1年期国债收益率为2.690%。美债收益率高于中国国债收益率,出现倒挂,这是2008年以来的第一次。

上图为中美近期1年期国债收益率走势图,近期中国国债收益率是整体走低,而美债则是走高,最终表现为倒挂,在解释上面这个现象之前,我先来科普两个知识:

1、国债也是一种债券,一种债券是否有吸引力取决于两点,一是收益率,收益率越高往往越有吸引力;二是安全性,即发行人的背景,发行人信用越高,同等情况下,这个债券就越有吸引力。美国国债由美国政府背书,被称为“最安全的国债”,所以理论上美债收益率会比其他国家低一些。

2、国债是资金价格定价的瞄,一国的利率高低,资金价格往往会反映在国债收益率上,所以当一国国债收益率上升的时候,其他的国家的资金出于逐利的目的往往会流向该国。

从经济学角度上看,中美利率倒挂会增加人民币贬值的压力,其原理是美债收益率走高,国内资本开始购买美债,结果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

的确,观察中美国债利差以及人民币汇率走势图,两者在某一阶段确实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是现阶段影响或许没有想象那么大。

我们先来看看下面两张图

通过观察我们应该能发现两个问题,中美利差与人民币汇率并非都同步,他们之间的同步性往往是美元指数作用下的结果,也即中美利差先是影响美元指数才会反馈到人民币汇率上来,反之如果中美利率变化对美元指数不起作用,或许对汇率的影响就微乎其微。

为什么呢?

利差的变化对汇率的影响需要有一定的资本流动才行,当前国债是各国投资者资产配置的首选,当一国有资本大量购买别国国债的时候必然会引起汇率涌动,不过是否产生对汇率的影响需要看两点,一是两国间的资本是否能够自由流动。二是两国国债交易量者的规模。

现在由于中国的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国内投资者购买美国国债或者国外投资者购买国内国债的渠道也还没有完全打通。第二,目前海外投资者在中国债券市场占比也非常低,仅有1.2%,所以在极少的交易下,利差对汇率的影响就显得相对有限。

更为重要的是,国际间投资者资产配置更侧重于长期,即10年期国债,目前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是3.366%,美国是3.105%,整体来说,虽然中美利差正在收窄,但中国国债收益率仍然高于美债。

随着未来美联储继续加息,而中国货币政策则是边际宽松,未来短期收益率向长期收益率传递,甚至使10年期美债收益率高于中国同期国债收益率都是可能。

这样的情况则是独立货币政策下不时出现的一种现象,并不算奇怪。我在5月29日《央行行长详解金融改革,人民币市场化或这么干!》一文当中说过(微信公众号:小白读财经,可查看):经济学上存在一个蒙代尔的三元悖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资本的自由流动这三者不能同时存在,最多只能选择其中两个。

一般一个大国或者一个大型经济体都会把货币政策放在首位,而一个小型经济体则多是放弃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选择汇率的稳定性、资本的自由流动,比如中国香港地区以及新加坡等。

中国选择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就意味着可以自主决定加息是否,或者是否收紧货币政策,比如在美国货币政策收紧的当下,中国国内利率下行则是独立货币政策的表现。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使汇率稳定,则需要在资本流动上加强管理。

央行在近日发布的三季度货币执行情况报告中就提到:三季度报告提到: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并在必要时加强宏观审慎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而二季度报告是这样的:加大市场决定汇率的力度,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有人问了,人民币汇率会破“7”吗?

我的看法是有这个可能,但没必要过于担扰,根本原因是其对普通人来说影响不大,因为7只是一个数值,当汇率跌破7后接下来其实没有多大的下跌空间。

文转自小白读财经(xiaobaiducaijing)。跟着小白读财经,财经从此so easy!这里有最接地气的财经文章,这里有最有用的理财知识。作者:小白老师。

上一篇: 崩盘的比特币、下跌的香港楼、走熊的美股 谁是幕后的主导力量?

下一篇: 富国银行:今年的黄金牛市表明市场对全球货币体系缺乏信任

让文汇阁成为您的“伙伴”

努力成为智能交易服务策略提供商!量化算法交易模型!程序化交易领航!

立即咨询 >
400-660-1612

资讯中心

News